新闻

新闻资讯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刘(经理)

手机:15302699092

电话:15302699092

邮箱:info@idesoon.com / 475463052@qq.com

地址: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南山街道自贸西街18号前海香缤大厦803A号-C005

行业新闻

中国家居企业出海加速:营收增长背后的破局之路与挑战

作者: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25-08-29 16:14:44

2025 年 8 月,有记者梳理多家家居企业半年报发现,顾家家居、索菲亚、慕思股份、坚朗五金、好莱客等头部企业境外营收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。这一现象背后,是国内家居产业升级与全球消费需求回暖的双重推动,国内家居品牌正从 “产品出口” 向 “品牌出海” 乃至 “供应链出海” 加速迈进,但在这一过程中,品牌认知、成本控制、本土化运营等多重挑战仍待突破。

 990604b1d6f223d4b8f3685ec99eb5c5.png 

境外营收逆势增长,头部企业表现亮眼

在国内家居行业处于调整期的背景下,部分企业实现了整体营收与海外营收的 “双增长”,另有企业即便整体营收下滑,境外市场仍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。

 

“双增长” 企业来看,2025 年上半年,顾家家居以 98.01 亿元的总营收实现 10.02% 的同比增长,其境外营收达 42.58 亿元,同比增幅 9.55%;濮耐股份总营收 27.94 亿元,同比增长 3.57%,海外销售额更是以 8.49 亿元实现 16.98% 的高增速。

 

而在 “整体承压、境外突围” 的企业中,增长数据同样引人注目。慕思股份上半年总营收同比下降 5.76%,但境外营收同比激增 73.97%;坚朗五金总营收同比下滑 14.18%,境外营收仍保持 30.75% 的同比增长;好莱客、索菲亚总营收分别同比下降 10.09%、7.68%,其境外及出口营收却分别实现 25.99%、39.49% 的同比增长。

 

对于境外营收的增长动力,数字商业创新顾问唐兴通指出,这本质上是全球供需错位带来的市场红利。当前欧美供应链存在断层,东南亚等地区中产群体崛起催生消费需求,而中国家居企业在成本效率、供应链完整性、柔性制造能力上具备相对优势,短期内形成了增量爆发。

 

 

出海成破局关键:国内存量博弈与传统模式困境双重驱动

家居企业加速出海,并非短期选择,而是国内市场进入存量博弈、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下的必然结果。

从国内市场环境来看,行业已从增量竞争全面转向存量博弈。亿欧智库《2024 中国家居行业观察报告》显示,2022-2024 年中国家居行业零售规模分别为 4.36 万亿元、4.50 万亿元、4.56 万亿元,年增长率仅为 1.9%、3.2%、1.4%,增速持续放缓,反映出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现状。

 

c35012bceaec45feaf55fa5e47db78bf.png 

图源(亿欧智库

 

国内家居需求面临人口结构变化、消费升级受限、行业内卷严重三大痛点,且家居产品属于低频刚需品类,增长天花板已现,出海成为突破困境的重要通路,不仅是寻找新市场,更是为企业发展寻找新叙事。

 

与此同时,传统代工模式的式微也倒逼企业转型出海。此前,国内家居企业长期依赖低成本、大批量的 OEM 代工模式,但随着东南亚制造业崛起,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国的家居代工企业凭借更低的人力与土地成本抢占订单,国内传统代工业务空间不断被压缩。在此背景下,布局海外市场、打造自有品牌,成为企业摆脱对代工业务依赖的关键选择。

 

头部企业的海外布局并非应对国内压力的短期策略,而是早已纳入长期战略规划,当前正按节奏推进落地。对于部分曾以 OEM 代工为主的企业而言,过往积累的生产规模、运营经验以及服务海外客户时沉淀的渠道资源,为其转型品牌出海提供了天然优势,抗风险能力也更强。

 

“代工” 到 “品牌”:出海之路仍存多重挑战

尽管家居企业出海势头向好,但从 “隐形代工” 到 “品牌出海” 的转型过程中,企业仍面临品牌认知、成本控制、本地化运营等多重挑战,需系统性应对。

品牌认知度低:国际市场 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

长期以来,国内家居企业多以代工模式出海,导致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家居品牌的认知度普遍偏低。即便当前中国家居产品的质量与设计水平已大幅提升,但在国际市场上,多数消费者对中国家居品牌仍缺乏了解,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亟待提升。唐兴通形象地表示,“代工出海卖的是‘手’,品牌出海卖的是‘脑’”,这意味着行业需要从 “全球打工人” 向 “全球价值链玩家” 升级,而品牌出海绝非简单将中文广告翻译成英文,而是要重构全球用户对中国家居品牌的心智。

投入与风险平衡:现金流成 “稳” 字关键

当前家居企业出海普遍面临 “激进冒进” 与 “过度保守” 的两难选择。若忽视市场不确定性盲目加大海外投入,可能因海外市场回报周期长、本地化运营成本高导致现金流承压,影响企业整体稳定;若因担心风险收缩出海动作,又可能错失当前的市场红利,被竞争对手抢占份额,丧失长期布局的主动权。

对此,王建国指出,“稳” 是现阶段家居企业出海的核心,而现金流则是 “稳” 的关键支撑。企业需优先做好现金流规划,设立海外投入的 “预算红线”,避免单一项目投入过高;同时采用 “小步试错” 模式,对新市场、新渠道的投入分阶段推进,根据实际回报情况动态调整投入力度,降低大额资金浪费风险。

本土化难题:文化、渠道与供应链的协同考验

文化差异、渠道壁垒、品牌心智弱等因素,也成为中国家居品牌出海的重要阻碍。唐兴通建议,企业需从三方面突破:一是坚持 “本地化团队 + 数字化渠道” 双轮驱动,既需组建熟悉当地文化、市场规则的本土团队,也需善用跨境电商与社交媒体矩阵拓展触达路径;二是以设计为核心竞争力,摒弃 “简单搬运国内款式” 的思路,转向 “在地化设计 + 中国制造”,推出更贴合当地消费需求与审美偏好的产品;三是用数字化供应链反向驱动品牌,通过小批量、多款式、快速响应的柔性供应能力,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
行业引领与未来方向:从 “产品” 到 “供应链” 的升级

在企业积极探索的同时,行业组织也在为家居品牌出海提供助力。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在 2025 第六届中国卫浴 T8 峰会上表示,协会近年来通过 “借展出海”+“一带一路” 节点建设海外仓的模式,助力行业突破 “外循环” 发展瓶颈,引领中国建材与家居行业从 “产品出海” 走向 “品牌出海”,最终实现 “供应链出海”。

 


新闻资讯

相关产品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5795886164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15302699092

二维码
线